纸月亮原名:Paper Moon,
莫塞斯(瑞安·奥尼尔 Ryan O'Neal 饰)并不是一个本分的**,即使干的是推销圣经的行当,也并不能阻止他使用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一场车祸夺取了莫塞斯的**的性命,**留下的一个小女儿埃迪(塔图姆·奥尼尔 Tatum O'Neal 饰)成了莫塞斯的负担。在向肇事者要得200美元后,莫塞斯决定将埃迪送往她的姨妈家去。 在路上,埃迪展现了她天才般的口才和推销才能,让莫塞斯大赚了一笔,这对假父女之间也产生了真感情。然而,得意忘形的两人不慎掉入了一个圈套之中。一番波折之后,有惊无险的二人终于抵达了终点,但看着即将离自己而去的埃迪,一种名叫“不舍”的情感充满了莫塞斯的内心。
发布于1973年。由彼得·博格丹诺维奇执导,并且由编剧乔·大卫·布朗、阿尔文·萨金特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瑞安·奥尼尔、塔图姆·奥尼尔、玛德莲·卡恩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73-05-09(美国)公映的电影。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纸月亮》是一部“具有叙事诗般的”旅游影片,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在片中以人类同情与友谊为主题,精心安排了**配角人物,同时有意把故事发生的背景安排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中西部的小城镇,并让主人公千里跋涉,途经**磨难,真实、细腻地描写了现实生活以及人物的性格。影片中****和景致的描写与表现都很完善与和谐,甚至使用片中每一种道具的出现和使用也符合影片情节的需要。
娃娃皮囊之下一颗沧桑的老灵魂,被小女孩演绎得格外有说*力,在一个动荡的成长环境里养成会看眼色、善揣摩心理、触类旁通**伎俩,对父爱的执念,都是构成故事的主要支撑点;老少搭配的公路片后世之作也不少,本片胜在杜绝美化道德审判,以及对环境空间的运用。
3.5,博格丹诺维奇是新好莱坞的一个异类,其影片的黑白影像,以及对于剧作结构工整性的强调,展现出对于好莱坞神经喜剧的**之感,《纸月亮》将公路片这一曾经激进的类型置入古典阶段。大萧条以及禁酒令成为了某种乐观主义的想象——好莱坞的全盛时期——幽灵般的配乐强化了这一点。旅程对应着家庭(父女)关系的重建以及卡普拉-罗斯福式的改良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是一部带有左翼色彩的福音电影,但绝非对于30年代的重复,而是仍然引入一种间离感,虽然短暂,但人物仍然会看向摄影机,或是直接朝向摄影机剧烈运动,博格丹诺维奇发现间离是反讽的策略,以便更好营造幻觉,在影片中,《圣经》情感被Mr.Pray的推销手段反讽,却又在影片结尾被这种情感捕获,因此,伊斯特伍德的《完美的世界》是一次不成熟的重拍,却同样充满父权制色彩的认可。
想起了“中央车站”,都是陌生人通过在路上培养出来的相濡以沫。最后小骗子提着行李奔向大骗子的时候我内心一片柔软,那些自己选择的“亲情”可能真的比血缘更深刻。
“你还欠我200块!”你们俩脑子真灵!要的就是你们这种深深相爱又相处得一脸不爽的和谐感,虽然你们以后应该都是要判刑并且作为家庭教育的失败典型案例供后人警示的。
小女孩的演技真是绝了,怪不得会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实至名归。两人在旅途中关系由紧张逐渐变为依恋,而突然出现的第三者也增添了更多矛盾和看点。现实中小女孩与男主是真的父女,一模一样的下巴可是货真价实。黑白电影真是有其独特的魅力。
第四届电影节,领跑影片。5月8日观影。结尾一幕他看到照片,我在想他到底回去接她么?结果她跑过来了,真是一个完美收尾。她看到自己喜欢的钢琴,那个家庭确实不错,还是主动离开了,这个收尾实在太好了。老婆常说喜欢看我和闺女吵架,当事人可能不明就里,看完这影片才知道,那的确很有意思。PS:小女孩吸烟的**实在太成熟了,和**妈学的吧。影片摄影赞。剧本赞。结尾回到开始,一台破车,不同的是人多了一个,说人生过的是人,就是这个意思吧。你过去了,留下下巴。2020年2月25日全家一同观影。有些经典段落我们暂停,讲一下骗术。
对上世纪大萧条的美国,总有一种深沉和质朴的感情。
可与62年的《洛丽塔》、94年的《这个**不太冷》并列为三大**电影。苏·莱恩演洛丽塔时16岁,娜塔莉·波特曼演马蒂尔达时13岁,塔图姆·奥尼尔演埃迪时只有10岁,年龄最小的演得最好。**非常凶猛,大叔注意绕行。
1.“你知道麼,我都不能肯定你是不是我爸爸,雖然過去我叫庫斯諾先生作爸爸,那隻是他摸摸我的肩膀,拿些糖果什麽的給我,還有普裡查得先生,他笑起來很漂亮,但是他們都沒教給我任何的東西。”2.我們出發,卻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兒,就這樣遠行,對一切都充滿希望,即使行騙,即使爭吵,我們都在一起
"You still owe me 200 doll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