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原名:Jane,又名珍、珍·古道尔
影片主角是在世界上拥有极高声誉的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她二十多岁时前往**的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在那里度过了三**年的**生涯,后来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地球环境。 导演布**·摩根尤其擅长人物刻画,他从100多个小时从未公布过的珍·古道尔在**考察和访谈的影像资料中选材剪辑,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珍·古道尔年轻时在**研究黑猩猩的故事。伴随菲利普·格拉斯的迷人配乐,让观众感受到在那个仍由男性主导**科研的年代,一个**如何通过**、奉献和毅力改变世界。影片还把人类的命运与动物交织在一起,大大强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发布于2017年。由布莱特·摩根执导,并且由编剧布莱特·摩根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珍·古道尔、雨果·凡·拉维克、雨果·埃里克·路易斯·凡·拉维克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3-10-17(中国大陆),2017-09-10(多伦多电影节),2017-10-20(美国)公映的电影。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提名)。
第70届美国编剧工会奖: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剧本。
第29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制片人奖。
“男人都是可以甩掉的,没有男人会因此心碎……对男人来说,工作和梦想总是第一位,**不过是他们的附属。”
包场。很烦对动物的过度美化浪漫化倾向,比如前面讲母猩猩如何是个好母亲,结果养出一个很大了还不自立的小猩猩,最后母亲死了儿子也跟着一起死,这么不健康的依赖关系只说明这是个烂母亲好吗,烦躁(我对自然的观点类似赫尔佐格的“鸟儿在痛苦中尖叫”:混乱、暴力与无序)。于是我对她的整个研究都产生了怀疑:研究黑猩猩行为这么多年,竟然不认为最后的过度依赖说明母亲养育有问题?或者是因为投入太多主观感情无法客观评价?再一搜她确实因为给黑猩猩起名而非编号等一系列过于不客观的*作引发过争议。这个片使用archive footage的部分颜色有严重问题,过饱和成荧光色,尤其绿和橙红,泛滥到刺眼。还有配乐一起来我就:这是不是山寨Philip Glass,和《时时刻刻》的配乐简直像得不行,结果配乐就是他整的,笑死,有点出戏
珍问妈妈丈夫希望自己放弃研究去塞伦盖蒂陪他怎么办,妈妈回复她男人根本不会为了感情的事难过事业排在他们心里第一位——珍的妈妈太英明睿智了这个男的果然就把拍有前妻珍的美好影像不小心遗失了直到2015年才找到。也难怪本片一开始就把***形象首先树立起来,她真是影响了珍一辈子的人。
“我亲爱的珍 男人都是可以甩掉的”
配乐很吵。开头很怪异,古铜色皮肤,刺眼的绿色丛林,卡其短裤。后来你知道了,这些确实是hugo拍出来的可以发社交媒体的好看影像。而作为纪录片,这个开头的假让人不爽。有两三个地方把古道尔做的**数据图像快速剪辑似乎在证明是严肃的(rigorous)研究工作,但我甚至都不知道那些数据图像都记录了什么,给出了什么样的帮助/发现。也许导演认为这个作品就是关于古道尔这个人,而不是她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如何做,以及后来如何教学生,理应是一个研究者传记的一部分。影片展示的工作主要是观察和打字,似乎古道尔真的就是一个英国秘书。(也可能是hugo影像本身的男性视角) 其他部分还行,虽然不深入,但我至少知道那些文字是古道尔自己的话。最有效的还是writing的影像。最有意思的是flow和古道尔母子的对照。
珍的妈妈才是最厉害的:没有什么男人是不可以被抛弃的
她的眼睛,从二十多岁到七八十岁,一直没有变,是清澈年轻的,在**风餐露宿也一直是年轻女子的模样。flo年老死去,小猩猩从此不吃不喝三周后也死了,这真让人难过。
电影里人猿**娶了叫珍的少女,现实中叫珍的姑娘住进贡贝成了**。镜头里恋母的猩猩三周后随母亲死亡,镜头外远离人迹的儿子逃不开母亲的庇护。爱猩猩至深的**,拥有憎恨猩猩的儿子。懂得靠工具觅食的生物,死于赤手空拳的残杀。珍一直穿着绿衬衫,仿佛穿越半世纪,讲述着死亡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
珍访问魔都市**见,我做的翻译,有幸接触到本尊跟她那常年不离身的黑猩猩毛公仔,两个字形容:devoted, inspirational.电影节散场后听到身边两个mm讨论,为啥珍后来不跟前夫去serengeti,"换我就带儿子跟老公一起回英国生活啊,哎你说他们有钱不?"所以你不是她
对于熟悉古道尔博士的人来说,纪录片内容并没有新鲜之处,反而是那些私人化的影像与叙述更为动人。怎样才能过好一个**的一生?怎样又是一个好的人生?年轻的简和年迈的简,在银幕上都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平静与满足感,美得那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