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离去原名:Partir un jour,又名Bye Bye
发布于2025年。由艾米莉·博宁执导,并且由编剧艾米莉·博宁、迪米特里·卢卡斯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陶菲克·杰拉巴、巴斯蒂安·布永、多米尼克·布隆、朱丽叶·阿曼尼特、弗朗索瓦·罗兰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5-05-13(戛纳国际电影节),2025-06-27(法国)公映的电影。
第78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导演首作奖)(提名)。
看完之后回味一下觉得好像不值得五星,但是看的过程中竟然流下几滴眼泪。就属于把一种很日常的题材拍的很自然,不俗套,完成度很高。
Cannes78. 是我最爱的法式浪漫歌舞美食番了
装在玻璃盒里的法式小品,作为开幕片和去年第二幕给我的感觉特别像…@Cannes 2025开幕片
博宁将**流行歌曲编入故事,再融入**不可或缺的美食元素。音乐和食物是人们关于记忆和情感的载体,它们足以唤起一代人的文化记忆。基于此,影片建立了既幽默又忧郁、既炙热又**的观感。它试着叩问我们:四十岁了,如果人生重新开始会怎么样? 不过也因此,影片显然更能打动本土观众,还有那些对**文化有深入了解的观众。像我和同伴看得面面相觑,听不懂那些流行歌曲的文化情绪,便可能与它的浪漫无缘。
D+/ 突兀的歌舞时间反而营造了一种独特的不断卡顿与停滞的韵律。种种被抛出而从未被展开的议题碎片像是被胡乱抛掷于一段时间的包裹里。而直至终点,我们看到了孕育的动作、启程的动作与电影生成的动作,在一个机器的探测与聆听中悄然叠合为一体,并且从未失去那种犹疑与未知的美妙。
25戛纳No.1|从开场就没有建立令人信*的**和人物,所以主角全片面临的**困境都像是在无病**小题大做。整体上感觉就是戏里一群三十四的人在扮小孩胡闹,戏外是乳臭未干的导演在扮大人装深刻。但音乐选得都很好听,这就好像是MV的创作逻辑,前后再怎么样烂都无所谓,三四分钟就足矣调动你全部情绪。
票房应该会很好,超级**的电影,还把这几年的热门歌曲大串烧了一把,号称是学雷乃。女导演上过femis的课,制片一方是某大导的遗孀,另一方还有pathe。女主是**当红歌手。从头到尾技术问题有一些……做开幕片有点……
#2025Cannes#近些年的戛纳开幕电影与喜剧紧密联系。无论是与丧尸挂钩的《丧尸未逝》、《丧尸不要停》,还是去年黑色幽默风格的《第二幕》,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延续着喜剧风格的风格,只不过更加的乡村和轻松。本片以女主角返乡为主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活画卷。机缘巧合之下从城市回归乡村,治愈并与自己和解的故事虽然很常见,但本片依然做出了一些新意,以美食为引子串起家庭的纽带和过去的联系;用些许歌舞来调节平庸的故事;从最开始手持镜头展现出的某种慌乱至后来的平和,再加上一些奇妙的法式笑话。这部从形式到内核都十分舞台剧的电影便是如此达到了一种氛围上的平衡,虽然这些陈词滥调都能在过往电影中找到对照,但本片遵循了今日朱丽叶·比诺什在评审团新闻发布会提出的对“回归当下,影像展现生活本身”的本质📽️
说着今天不看还是去了电影院,远程同步戛纳。期望值太高,故事其实很平,片名还可以叫《再见初恋》。最惊喜的一幕是深夜他们来到溜冰场回忆少年**,你总是迟到,16:12才出现,我每次感动的都是这样的细节。喜欢片尾曲,再见的恋人,回不去的故乡。Partir un jour sans retour/Effacer notre amour/Sans ** retourner/Ne pas regretter/Penser à demain, recommencer
7.6/10 #Cannes78 《法式火锅》的反面,陈英雄的侧面:自左而右自白变粉的字幕如同卡拉**,夹杂家庭录像的媒介切换,溜冰场的二十一世纪初流行乐都与女主返回的村落在情节剧的俗气外套下将都市-高雅/乡村-粗俗的本质主义对元历史化,用超越首作般娴熟的调度和质感的调色复古性地没有落入任何危险的角落:怯除家庭**或追忆青春或反堕胎的核心主义的大团圆,正如片尾曲/收尾的方糖浸咖啡,一种苦涩逐渐涌上的生活之本,选为开幕片亦是对于衰败的农渔阶层与卡车司机的不简化的关怀,坦诚那些令人反感的粗鄙瞬间,一种不回避的刻画令人欣*。但母亲回不去的意大利/菲亚特房车还是稍显**中心地将他者文化刻板化的嫌疑,但女主坚定的自我依旧让这部开幕片较柏林选取的右倾嫌疑之作好上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