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们的希尔德原名:In Liebe, Eure Hilde,又名From Hilde with Love
发布于2024年。由安德里亚斯·德里森执导,并且由编剧莱拉·斯蒂勒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丽芙·丽莎·弗赖斯、约翰内斯·赫格曼、丽莎·瓦格纳、亚历山大·谢尔、艾玛·巴丁、Sina Martens、Lisa Hrdina、莱娜·乌泽多夫斯基、Hans-Christian Hegewald、Nico Ehrenteit、Jacob Keller、蒂亚·克拉奇伍利、弗丽茨·哈勃兰特、蕾切尔·布劳恩施韦格、弗洛里安·卢卡斯、Heike Hanold-Lynch、Marlen Ulonska、Claudiu Mark Draghici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4-02-17(柏林电影节),2024-10-17(德国)公映的电影。
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
这么剪辑也🉑️,但片段一般,怎么排序并没那么重要,倒序给人解谜、追忆潸然,最后的最后,editor还是有心了。回忆线太轻巧、表面,以至于让人觉得主线时承担的一切不值得。
6.0。無趣的板正,剪輯與人物動機上為數不多的改動無法整體抬升影片1.0的敘事視角和立意。
【5】布景,表演,拍摄都很美丽。但唯独美丽不到这个故事中去。这种关于谍战年代爱**拍到顶是《**》,拍通俗易懂一点是《**风暴》,奈何本片拍的不上不下。且过分通过两段时空叠加,就拍的不明不白。电影说*我接受爱情,他们**感官的力量,可以跨越生命的高度,但后半段所呈现的那些**,**,残忍,并不能让我接受以及感受到**的浪潮。女主角的表演牺牲太大了,但电影并没有继续她充分的回报。很是可惜。
对这个故事而言,打乱的时间线确实是个好主意。但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实在是切得太碎了,多少阻碍了观众情绪的流淌。**戏份的比重过多,一帮年轻人带着天真的热情一边涉足抵抗运动一边享受生活的戏份比重则显得不够。或者换个角度讲,这个故事的核心本该是一场群戏,结果那些配角都没有塑造好。可惜。
从表意内核与串联方式,都试图变出新的,但依然陈旧。如果还有一点喜欢的,是生理的展现,无法控制的沁湿的乳汁,一种自然的流露。
#Berlinale主竞赛:旁边坐的几乎都是德国观众,大家哭声一片。自己也两次为之流泪,一次是希尔德初入狱,在分娩前的痛苦焦虑,以及分娩的惨痛,满屏的恐惧和委屈都顺着女主欲言又止的表演满溢;一次是到结尾以为被赦免但最终还是要面对死亡,与婴孩分离的绝望。两条线并行,与****是冰冷的现实主义,连空气中的尘埃都带着冷峻的冰意;回忆的爱情线仿佛带着金**的滤镜,温暖的色调一如希尔德陷入爱时的光晕。其实觉得导演最后淡化了对希尔德动机的阐释,归结到她所做的一切都来自一种纯然的大爱,在爱丈夫还是爱信仰这个问题淡化处理(也怕是因为在yyst对立蔓延到今天,去讲述一个德国人爱****的故事会多些质疑,少些听众)但就连狱卒棋子都为之散发出的坚毅,包容与爱所动容。一个立体的**女英雄形象,但作为主竞赛又略显普通
3.5,好于德里森前作,很担心它会是个melodrama,但还好没有狂煽。**之后的戏其实都可以掐掉,好让Hilde视角贯穿始终。德里森的问题在于他对表演的理解太浅了,女演员们都用力过猛,观众哭是气氛到位,但表演本身真的不动人。
#74th Berlinale#Competition 唯一值得提及的,也只有闪回和两条故事线索的剪辑处理得还不错,其他却然是全方位陈旧的东西。
#10294. 74th Berlinale-主竞赛。7分。德里森算是东德背景的导演里面现在创作力最好的了吧,他的戏真的还是很托演员(女主会是主角有力争夺者)。这个“德国江姐”的故事也确实是很有意思,一方面是今天讲一个“一颗红心向苏联”的故事本来就不太有空间,另一面则是影片有意或无意地把**按东德史塔西来塑造了,非常不**刻板印象是真的……导致我看了十几分钟才确认这是个二战年代的故事(德国江姐牺牲于1943年)。影片在后冷战的今天虽然注定有不少无法贯彻的信仰表达,但也促成了导演以爱、性与身体来填充希尔德这个人物,并导向了一种以女性自主选择和独特逻辑来重述“**先烈”故事的(大女主)笔法。闪回线的剪辑也相当不错。
哭掉半包纸 Hilde真的很勇敢 主竞赛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部!#berlinale74